当前位置:主页 >放疗信息 > 医学资讯 > > 文章内容

如何预防和处理化疗药外渗?

发布时间:2022-08-08 09:59:53浏览: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漏出或渗入皮下组织,引起组织反应,注射区域可出现较严重的溃疡甚至坏死、栓塞性静脉炎,瘢痕形成和挛缩造成相应肢体岀现神经损伤和关节功能丧失的组织萎缩,发生率在0.01%~7%。

 

外渗化疗药物的分类

 

根据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组织损害程度分为以下 3 类:

 


 

 

化疗药物外渗的症状和体征

 

药物外渗后可表现为:

 

  • 疼痛,典型疼痛是烧灼样疼痛、刺痛。

  • 局部渗出区域的皮肤出现皮肤发红、红斑、肿胀、皮下硬结,严重者可出现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水疱、皮肤剥脱,形成经久难愈的溃疡。

 

化疗药物外渗的分级

 


 

 

化疗药发生外渗的发病机制

 

临床中出现化疗药物的的外渗,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的因素,可有以下几个方面:

 

  • 药物因素:如药物的PH值过高或过低、渗透压高、配置药物浓度过高等;

     

  • 血管因素:经常采集血标本、或静脉注射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压迫征等引起上游血管阻力增加,在这些情况下如果外周静脉化疗可能会出现外渗;

     

  • 操作因素:穿刺技术的不熟练,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后按压针眼不准确等;

     

  • 其它因素:如淋巴水肿、输液量大、病人不合作而穿破血管、针头滑脱、病人血小板数量少、静脉注射部位弯曲等等。

 

药物一旦外渗,则通过以下机制对机体造成损害:

 

  • 药物与组织细胞的DNA结合:如蒽环类渗出后嵌在DNA链,引起的慢性的、严重的组织反应、坏死。因为存在正常细胞吞噬坏死细胞的链性反应,所以愈合很慢。

     

  • 抑制炎性细胞的生成,造成局部坏死迁延不愈。

     

  • 引起成纤维细胞的受损,组织修复困难。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

 

避免化疗药物的外渗的发生重在预防。

 

1、发疱性、刺激性强的化疗药物不宜选手足背小血管,长期化疗的病人,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保护大静脉:常规采血和非化疗药物的注射选用小静脉,最好通过静脉插管化疗;

 

2、给药前应通过抽回血及推注生理盐水确认CVAD通畅。注射化疗药物后,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冲洗管道和针头后再拔管;

 

3、对腋窝手术后或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病人,不应选择患肢静脉给药;对于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当建立中央静脉通路,若患者拒绝留置中心静脉通路一般采用前臂静脉给药;

 

4、如果需要用多种药物,应先注入非发疱性的;如果均为发疱性,则应先注入稀释量最少的那一种,两次给药之间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冲洗管道;

 

5、输注发泡性药物时,静脉推注2-5ml药液或每输注5-10min后,宜评估并确认静脉回血;总输注时间应<60min;不应使用输液泉;患儿不应选择头皮静脉。

 

6、输注发疱性药物时间>60min或使用便携式输注泵给药时,宜选择CVAD

 

7、做好患者宣教,告知患者输液部位出现痛感、局部隆起、输液不畅等要及时汇报护士,输注发疱剂时,减少患者的活动。输液过程加强观察,并询问患者注射部位是否疼痛,观察回血及局部皮肤有无渗岀情况,如疑似肿胀或患者主诉疼痛或烧灼感,需拔出重新注射,必要时按化疗外渗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1、非发疱性化疗药物外渗可按化学性静脉炎处理原则治疗:冰袋冷敷防止药物扩散;局部使用激素软膏或喜辽妥。

 

2、发疱性和刺激性强的化疗药物外渗处理原则如下:

 

  • 发生化疗药物外滲时,应立即停止输液,保留血管通路装置。深部组织发生中心静脉化疗药物外渗时,应遵医嘱行X线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

  • 从原静脉抽吸出残留在针头、输液管中的药物,再从原静脉通路滴入解毒剂加利多卡因溶液进行局部环形封闭。如无解毒剂,可立即拔去针头,直接用 2% 利多卡因 5ml+地塞米松 5mg+生理盐水 10ml 进行局部环形封闭。

  • 持续局部冰敷 12~24 h,冰袋及时更换。局部可涂氢化可的松 (或地塞米松) 软膏。24 h 后局部应用金黄散加蜂蜜外敷、喜疗妥软膏或用 50% 硫酸镁溶液湿热敷。

  • 应评估肿胀范围及外渗液体量,确认外渗的边界并标记;观察外渗区域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关节活动和外渗远端组织的血运情况。

  • 化疗药物外滲发生24~48h内,宣给予干冷敷或冰敷,每次15-20min,每天≥4次;奥沙利铂、植物碱类化疗药物外渗可给予干热敷,成人温度不宜超过50℃-60℃,患儿温度不宜超过42℃。

  • 应抬高患肢,避免局部受压。局部肿胀明显,可给予50%硫酸镁、如意金黄散等湿敷。

  • 应记录症状和体征,外渗发生时间、部位、范围、局部皮肤情况、输液工具、外渗药物名称、浓度和剂量、处理措施。

     

常用药物外渗后处理方法

 

蒽环类抗生素

 

最佳方法是冰敷或冷敷。冰敷时间在最初 72h内,每日冰敷 4 次,每次 30 分钟。皮质类固醇激素能加重皮肤的毒性,不宜使用。

 

丝裂霉素

 

丝裂霉素外渗后易形成经久难愈性溃疡。无论冷敷还是热敷,效果均不好。可局部皮下注射维生素 B6,减少对皮肤的损害。

 

植物碱类

 

透明质酸酶或生理盐水 1ml,局部皮下注射以稀释药物浓度、促进组织吸收。局部热敷能促使血管扩张,加速抗癌药物的吸收。冷敷和皮质类固醇激素能够增加皮肤毒性反应,不宜使用。

 

氮芥

 

10% 的硫代硫酸钠 4ml 与 6ml 的蒸馏水混合,局部注射及静脉滴注,同时局部冰敷 6~12h。

 

奧沙利铂

 

奧沙利铂外漏一周内禁止冷敷以避免触发其神经毒性反应。

 

来源 | 整理于网络

上一篇:临床必备:肿瘤内科常见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下一篇:最后一页

联系我们

  • QQ:12369633
  • 电话:4000288120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湖街道锐创国际中心B座2223

官方微信

版权信息

京ICP备2021020086号